新華日報|專訪省商務廳黨組書記、廳長陳濤《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
10月24日
《新華日報》經濟周刊刊發
省商務廳黨組書記、廳長陳濤的專訪
《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
原文如下
記者:結合江蘇商務發展這十年取得的成就,如何理解“中國式現代化”這一關鍵詞?
陳濤: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作為開放大省、消費大省,中國式現代化目標的重要特征在江蘇商務發展中有廣泛鮮明的體現。新時代十年,江蘇商務系統扎實有效應對國際經貿摩擦、世界經濟衰退、新冠肺炎疫情等一系列接踵而至的風險挑戰,推動商務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規模穩步增長。社零總額連跨三個萬億臺階,2021年達4.2萬億元,躍居全國第二位,消費大省地位持續鞏固。進出口連跨兩個萬億臺階,2021年達5.2萬億元,連續19年居全國第二位。十年累計吸收外資超2400億美元,其中8年居全國首位。
結構持續優化。消費業態模式創新層出不窮,新動能加快壯大。一般貿易躍居第一大貿易方式,民營企業、新興市場等占比持續提升,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堅守制造業引資導向不動搖,占比穩定在三成以上,累計認定331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功能性機構。
改革縱深推進。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獲批,建設發展水平位居前列;《江蘇省開發區條例》頒布實施,率先探索的開發區區域評估改革獲國家肯定。全面實施《外商投資法》及其配套法規,落實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
惠民成效明顯。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步行街改造提升等工作扎實推進,農村電商蓬勃發展,商業網點布局進一步優化,民眾消費的安全感、便利度和舒適度持續提升。
立足新的時代起點,我們將更加深刻領會中國式現代化的豐富內涵和本質要求,進一步增強擔當意識,努力拿出更多創新探索和生動實踐,持續推動商務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為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高水平展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江蘇圖景作出積極貢獻。
記者: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請問商務部門下一步有哪些考慮和安排?
陳濤:下一步,我們將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更大力度抓好促流通擴消費工作,持續釋放內需潛力,讓消費“主引擎”越來越強勁,不斷增強國內大循環的內生動力和可靠性。重點“抓好三項重點、提升三個能力”:
一是抓好消費促進工作,提升新場景供給能力。重點是打響“蘇新消費”系列消費促進活動品牌,結合季節特點分別打造四季主題系列購物節,持續提振消費“煙火氣”,更大程度激活居民消費意愿、釋放消費潛力。同時,充分發揮平臺經濟、直播電商等新模式促消費的作用,把更多江蘇的優質產品和優秀品牌銷到全國、賣到全球。
二是抓好消費擴容提質,提升商品供給能力。穩定汽車、家電、家居等大宗消費,促進新能源汽車等新車消費,推動家政服務等生活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大力發展首店經濟、首發經濟、夜經濟,促進商文旅融合消費,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發揮進博會、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等展會平臺作用,積極擴大優質消費品進口,促進內外貿一體化,滿足群眾品牌品質需求。
三是抓好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建設,提升載體供給能力。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以創促建,深化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商品交易市場優化升級等試點,加快步行街改造提升。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健全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打造縣域電商集聚區。培育現代商貿流通企業,加強老字號傳承保護和創新發展。聚焦數字賦能,推動商貿流通數字化轉型,培育消費新模式新場景。持續優化商貿流通環境,探索商務領域信用監管。
記者: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請問商務部門在新征程上圍繞推動江蘇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有哪些安排,如何把江蘇的開放底色擦得更亮?
陳濤:作為開放大省,我們將持續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開放高質量發展,統籌發展與安全,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引領,持續推動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不斷深化高水平開放、制度型開放,加快推進開放強省建設。
一是堅決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積極開展各類線上線下貿易展會,千方百計幫助外貿企業搶訂單拓市場,優化口岸通關環境,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加強涉企精準服務和項目要素保障,積極開展產業鏈招商,鼓勵外資增資和利潤再投;全力保持外貿外資穩定增長,為全省穩住基本盤、當好“壓艙石”貢獻商務力量。
二是著力培育開放發展新動能。持續推動外貿轉型升級、結構優化,提升出口產品競爭力;抓住數字經濟這一關鍵增量,大力推動數字貿易、跨境電商、新型離岸貿易等新業態發展;積極發展外資總部和功能性機構,持續加強先進制造業、高端服務業等外資招引;抓住RCEP機遇拓展國際產業合作,更深融入和穩固區域產業鏈供應鏈。
三是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積極對標CPTPP、DEPA等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進一步明確我省探索擴大制度型開放的思路舉措。扎實推動江蘇自貿試驗區制度型開放38條落細落地,聚焦數據跨境安全有序流動、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和強化競爭政策基礎性地位3個重點領域,爭取開展先行先試和壓力測試。
四是積極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世界一流營商環境。深入實施優化營商環境行動計劃,持續推動開發區轉型升級、創新提升,推進境內外合作園區高質量發展;辦好東亞企業家太湖論壇、江蘇開放創新發展國際咨詢會議、外資企業圓桌會議等活動,深化與重點外資企業的溝通合作;努力打造吸引全球優質要素資源的強大引力場。
來源:新華日報